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前言

    史念海

    <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是1981年开始出版的.迄今七年,共印行了三辑。编辑《论丛》的倡议却早在1979年夏初。那时中国地理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这是历史地理工作者前所未有的盛会。会上回顾既往的历程,瞻望未来

    1987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历史地理学会成立

    费省

    <正> 今年2月5日,西安历史地理学会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参加大会的有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专家、教授、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来宾共40多人。

    1987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

    陈桥驿

    <正> 我国从很古老的时代开始,就有观察和记录自然灾害的传统。在孔子整理删定的《春秋》一书中,已有不少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这种传统,到了《汉书》就固定下来。《汉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有《五行志》的正史。从此,历代正史,多数都把该代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记录在各史的《五行志》或其它相应的名称如《天象志》、《灾异志》等之中。这是从全国范围来说。从

    1987年01期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西汉山阳郡铁官考

    郭声波

    <正> 《汉书·地理志》云:山阳郡,莽日巨野,有铁官。铁官未详置于何县。汉山阳郡位于鲁西南冲积平原,并无铁矿分布,郡内任何县都没有产铁的历史记载。有趣的是,1960年在山东滕县(汉鲁国薛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却发现有“山阳”、“巨野”字样之铸铁范(李步青《山东滕县发现铁范》,载《考古》1960年7期)。发现者解释为:“山阳郡在西汉时有铁厂,到东汉时因故而废,因之副相距较近的薛地来铸造铁工具。”还有人认为:可能由于鲁国冶铸基础较差、或是设铁官较晚,所以借用了山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史念海

    <正> 两周时期历年八百余载。周室东迁,接着又是春秋和战国。周人初兴,以经营农业获得建立政权的基础,出自周人的诸侯封国皆据有宜农的土地,显示出农耕地区的广大。周人的西方和北方又环居着若干族类。这些族类泰半皆从事畜牧生涯,所属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畜牧业地区,和农耕地区迥然各异。农耕地区和

    1987年01期 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元代顺德等处冶铁提举司诸冶考

    郭声波

    <正> 《元史·食货志二》云:铁在顺德等处者,延祐六年设置“顺德、广平、彰德等处提举司”掌之,“所隶之冶六:曰神德,曰左村,曰丰阳,曰临水,曰沙窝,曰固镇”。除广平路(约当今河北邯郸地区)地界的临水、固镇二冶已见诸《中国历史地图集》外,余皆未详处所。今试以点滴之得补考如下。

    1987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新疆地区的农牧开发

    钮仲勋

    <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的农牧业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探讨历史时期新疆农牧开发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对今后新疆的农牧业生产发展应有一些借鉴作用。

    1987年01期 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广东农业区的形成、分布和变迁

    司徒尚纪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生物再生产过程的结合,即它一方面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另一方面又为自然规律所支配,两者的矛盾和统一决定了农业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因此,探讨农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即作为其地域分异形成的农业区的形成、分布和变迁,必须在农业生产赖以存在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把握社会经济条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即以此为出发

    1987年01期 7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南阳盆地农作物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侯甬坚

    <正> 在现今河南省农业分区中,南阳盆地是全省七个农业区之一,主要生产小麦、棉花、油料、烟叶和畜产等物品。由于盆地内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多种农作物产量在省内占有相当比重,所以一向受到重视。

    1987年01期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三国时期“祁山八万户”说质疑

    韩茂莉

    <正> 《太平环宇记》卷一百五十秦州长道县条有“诸葛亮表言:祁山县去沮五百里,有八万户。”依此,按每户四日计算,祁山县人口当在三十二万以上,这在今天来讲也可算作一个中等城市了,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三国时代,更为难以置信。

    1987年01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宋之际扬州经济兴衰的地理背景

    韩茂莉

    <正> 唐宋之际是扬州经济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一个城市的经济兴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仅就地理条件对扬州经济兴衰的影响加以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地理条件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987年01期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元和郡县志》盐州沿革辨误

    韩茂莉

    <正> 《元和郡县志》卷四盐州条下有:汉武帝元朔二年置五原郡,地有原五所,故号五原。至晋,地没赫连勃勃,后魏平之,改为西安卅,以其地北有盐池,又改为盐州。隋大业三年为盐川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置盐州。天宝元年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复为盐州。”据此,唐之盐州应即汉武帝元朔二年所置五原郡,但事实并非如此。

    1987年01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秦中考

    史念海

    <正> 一 河南地和新秦中 《史记·匈奴传》载汉武帝时,得到浑邪王的降附,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乃徒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此事亦见《史记·平准书》。后来《汉书·匈奴传》和《食货志》也同样有了记载。这是汉与匈奴关系中的一宗重要史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新秦中在当时是一个重要地区。

    1987年01期 11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古地理书辨证续札——附说唐代漳州徒治龙溪城的时间

    辛德勇

    <正> 前此我曾撰写《古地理书辨证三题》一稿,考证了刘宋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唐陆羽《吴兴图经》与《杼山记》、以及元李好文《长安志图》几种古地理书,其后于古地理书又续有一些心得,爰辑为此札,以续前稿。

    1987年01期 16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地理学的构成——《历史地理学导论》选载之一

    菊地利夫 ,辛德勇

    自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建禹贡学会起,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各个专题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传统沿革地理的研究范围。但相形之下对于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略嫌薄弱,一方面是我们已有的丰富的具体研究成果未能及时进行理论性总结,另一方面是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和历史地理学史了解不够。这种局面也势必要影响各个专题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推进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本刊拟选载日本历史地理学者菊地利夫《历史地理学导论》一书,本期刊出其序言和第一章《历史地理学的构成》。 本书作者菊地利夫1916年生,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文理科大学理学部地理学专业,从1976年起,任筑波大学历史暨人类学系教授,《历史地理学导论》一书出版于1977年,日文原名为《历史地理学方法论》。本书从历史地理学思想发展史出发,全面总结论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对于我国历史地理学界了解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况应有所裨益。本刊选载时,译者对书中所涉及到的著名地理学家等作了一些简要注释,以便读者。

    1987年01期 17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