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史记·太史公自序》“王子”所指

    东湖

    《史记·太史公自序》“王子”所指东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谓其作《律书》要旨云:“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此处“王子”...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蓟聚落起源与蓟城兴起

    韩光辉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蓟城兴起与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燕与蓟二城关系的歧异认识。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从蓟与蓟城、燕与燕都、燕都蓟城及蓟城兴起的地理条件等方面阐述了燕蓟二城关系的一孔之见。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史记正义》纠误一则

    王洪瑞

    《史记正义》纠误一则王洪瑞《史记·秦本纪》有言“躁公二年,南郑反”,此句《正义》注曰:“南郑,今梁州所理县也。春秋及战国时,其地属于楚也。”今人张大可从之,亦云:“南郑:指今陕西汉中地区,春秋及战国时属楚”(《史记全本新注》第93页,三秦出版社,19...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庆直辖市建置溯源——兼析巴蜀地域差异

    王元林

    重庆直辖市正式始置于1939年,而与今管辖地域相当的最早一级行政区划却是南朝齐建元二年设置的巴州。由于直辖市面积约占川东平行岭谷的80%左右,从地形上看将其单独设市应是可行的。随着明清近代川东经济的崛起,打破了历来川东盆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而“巴有将,蜀有相”,巴蜀文化风格不同。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喜巴渝舞和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以上四点原因,正是今日设置直辖市的历史根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泾阳为秦都考

    徐卫民

    关于秦以泾阳为都,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记载,因而加深对其研究,弄清秦泾阳的所在地及秦人迁都泾阳的目的和意义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史记·货殖列传》中“种代”、“燕涿”二经济区的归属

    东湖

    《史记·货殖列传》中“种代”、“燕涿”二经济区的归属东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到传》中曾将当时的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和“龙门碣石北”四大自然经济区,在此基础上又细分并论述了十几个经济小区,其中便有“种代”和“燕涿”。此二经济区之归属,...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代宦官的籍贯分布

    杜文玉

    本文详细地统计了唐代宦官的籍贯情况,论述了宦官籍贯的分布规律。认为唐代宦官北方籍的人多于南方籍,在北方尤以关内道人数最多,并分析了形成这种分布状态的原因,指出所谓闽、岭为宦官区薮的传统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积石雪山十一州”考——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四)

    郭声波

    本文从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等方面研究了唐代“雪山”(大积石山,即今青海省境内的阿尼玛卿山脉)地区的历史地理状况,认为唐初这一地区置有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率、钟十一羁縻州,作为党项八大姓之一的雪山党项,其社会经济、文化都与赐支河曲党项略同,但亦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代长江三峡地区草市镇地理考

    王涯军

    宋代长江三峡地区出现了大量草市镇,它们之中有的今天依然存在,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有的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通过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分析研究,考证出51个草市镇,并将它们的位置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作了相应的比定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方志及其旅游学价值

    陈国生

    本文论述了我国地方志的起源和性质,认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内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科学的独特的保存丰富旅游资料性的文字载体,具有其他文献不可代替的功用,并对方志的主要功能特色和不同方志所具有的不同旅游学价值进行了分析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史念海

    汉唐两代考虑以长安城作为国都,是有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理由。汉唐长安城能够成为雄壮瑰丽的都城,不仅有名于当代,就在后世也受人称道,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供人利用。当时的人也确实善于利用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长安城能像锦上添花一样,得到充分的发展。应该说这是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珍视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4 ]
  • 地名与河西的民族分布

    张力仁

    地名作为语言的活化石,是研究民族分布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河西走廊为多民族、多部落分布之地域,民族变动极为频繁,不同民族都曾以自己的语言命名过地名。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有关地名的追索研究,初步探索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民族演替及分布状况。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天水放马滩地图注记及其内容初探

    雍际春

    天水放马滩地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地图,其地图注记的类型和内容,是评价和衡量地图绘制技术,揭示其内涵和历史信息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放马滩地图六类十种注记符号和三类七种注记内容的划分和论析,揭示了放马滩地图绘制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价值。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之作——评《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丛书》

    朱士光

    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之作——评《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丛书》朱士光经过二十多年孜孜不断的艰苦研讨与笔耕,何业恒教授撰著的《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丛书》共五本,终于在他行将年满八秩之际全部正式出版。这五部一套的专著按它们出版时间的先后依次是:《中国珍稀...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代文化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程民生著《宋代地域文化》评介

    文启

    宋代文化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程民生著《宋代地域文化》评介文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对历史时期文化现象地域差异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历史地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目前,致力于历史文化地理研究领域的学者已蔚然形成气候,而相关成果更如雨后春笋般层...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立足传统文化、建设有灵魂个性的新乡村——序《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

    于希贤

    立足传统文化、建设有灵魂个性的新乡村——序《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于希贤乡村聚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许多城镇都由乡村聚落成长而来。乡村聚落又是社会人群聚居、生息、生产活动的集结体。所以,乡村聚落的面貌与结构,是社会历史面貌的反映。在中国广袤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秦直道不经上郡的证据

    陈静,文启

    秦直道不经上郡的证据陈静文启见载于司马迁《史记》中的秦直道,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力南侵而兴修的一条国防大道。关于这条道路的具体走向,早在70年代中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已将其基本复原清楚(史念海《秦...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汉行政区划中的“犬牙相制”现象

    吴宏岐

    西汉行政区划中的“犬牙相制”现象吴宏岐论及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者往往要对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中各行省间的“犬牙相制”(或称“犬牙相入”)现象多注笔墨。实则这种区划措施由来已久,至迟在秦汉就已肇其端倪。张修桂先生在有关论文中曾指出过一个实证:“由于秦始皇...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明清山东省棉花种植业的发展与主要产区的变化

    李令福

    本文分阶段论述了明清山东省种植业的发展与分布特征,并考证了清末山东棉花亩产、总产及其商品率。基本结论如下:一、在政府扶持下,明初期棉花引种山东省并得以迅速推广;分布上的广泛均衡性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体现。二、明中叶以后,山东省棉花种植在北方率先走向专业商品化,逐渐形成了鲁西北与鲁西南两大商品棉产区;后来由于供销地理的变化,鲁西南产区衰落下去,而鲁北平原却发展成为重要的棉产区。三、清末山东引种推广了美国长绒棉,全省植棉260万亩,平均亩产籽棉65斤,总产籽棉169万斤,其中长距离贩售率为40%。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

    王双怀

    明代中后期,华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一些作物也逐渐传入华南。从有关资料来看,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番薯和花生。这些作物的引进,是华南农业史上的大事,对华南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

    马雪芹

    本文从旱、涝、蝗、盐碱、风、沙、雹、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明清时期河南省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对策,认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水利事业的衰落是当时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今日仍应引起注意。而当时人们所采取的诸多对策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明清时期丹江口库区移民与经济开发

    晏昌贵,梅莉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又是我国环境脆弱贫困地带之一。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库区移民的过程,移民对经济开发的贡献,库区经济开发的层次和经济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指出移民的经济开发既有导致环境恶化的一面,又可优化环境。从而为库区移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历史背景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古引泾渠口位置辨析

    叶遇春

    本文依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勘察调研,对汉白公渠、宋白渠别口和丰利渠、元王御史渠等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诸引泾渠道的渠口位置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元末天元渠、清袁保恒新渠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清光绪年间黄河变迁与山东人口迁移

    董龙凯

    历史上黄河变迁十分频繁,流域内自然、人文都深受其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光绪年间山东境内黄河灾害与人口迁移的关系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黄灾已经遍及整个山东黄河沿岸,人口迁移也自西徂东普遍展开,主要有后撤型、移民黄河三角州、南迁、走西北、闯关东等。但相比之下,运河东部灾情重于西部,与此相应的人口迁移活动以东部为主。又因黄灾由河道而外渐轻,所以人口迁移也自河而外递减。迁移形式为自发性、组织性并存,且具时空差异等特点。移民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较为明显地表现在了迁入地和迁出地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